
基本情况
刘玺鸿,3044am永利官网教师,校聘副教授。主要研究方向为:边疆理论、边疆社会治理
学习及博士后研究经历
2018年9月至2022年6月,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专业博士研究生,获法学博士学位(导师:麻国庆)
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,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,获法学硕士学位(导师:袁剑)
2010年9月至2014年6月,南开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,获管理学学士学位
工作经历
2023年9月至现在 3044am永利官网教师,校聘副教授
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 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讲师
获奖情况
北京市2023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(共104篇)
中央民族大学2022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
项目课题
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(2024),“西南边疆地区抵边村跨境通道开发利用研究”(项目号:24XMZ088),20万元,主持人。
澳门3044永利官网2024年度校级基金博士启动项目,“西南边疆地区抵边村跨境通道开发利用与安边固边兴边调查研究”(项目号:GZMUSK[2024]QD54),10万元,主持人。
国家民委民族研究委托项目(2023),“‘三交’视域下建国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经济基础的实践研究”(项目号:2023-GMI-119)(已结项),2万元,主持人。
国家十四五重大规划项目《中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》(共和国卷)(项目号:SJSZD-12),主要参与人。
《以色列民族社区治理结构中的家族因素研究》(课题参与人),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,2017-2022年。
《近代中国知识界对中亚诸国的认知观念流变》(课题参与人),2017年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项目,2017年。
《文明视野与历史互鉴——中阿家族的人类学比较研究》(课题参与人),2017年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项目,2017年。
《全球流动与现代边界管理:欧洲南部边界的型塑与调整》(课题参与人),横向课题,60万元,2017年。
《家族视角下的巴勒斯坦社会研究》(课题参与人),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校级自主科研项目,2016年。
科研成果
1. 译作
《烧钱:中国人生活世界中的物质精神》(柏桦著,袁剑、刘玺鸿译),江苏人民出版社,2019年。
2. 主要论文
刘玺鸿,包智明.西方人类学边界研究述评.世界民族,2024(04):11-23.(CSSCI、北核)
刘玺鸿,人类学者如何挑战地缘政治叙事,《信睿周刊》,第115期
“以现代性为锚:边疆性概念的得与失——云南瑞丽某抵边村的民族志考察”,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23年第2期。
“口岸经济与农村社会——重思’边民互市’的定位与发展”,《云南社会科学》2021年第4期。
“装置研究视角下的国家边界——以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为例”(与赵萱合作),《北方民族大学学报》2021年第2期。
“当代西方批判边界研究述评”(与赵萱合作),《民族研究》2019第1期。
“无交流的交通:日常跨界流动的人类学反思——以霍尔果斯口岸’中哈跨境合作中心’为例”(与赵萱合作),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2018年第6期。
“‘英俄大博弈’时期的中亚变局——基于亨利·罗林森的人生史考察”(与赵萱、刘炳林合作),《亚非研究》2018年第1期。
“‘科学边疆’及其实践——19世纪后期英国围绕印度西北边疆的治理策略及其影响”(与袁剑合作),《世界历史》2018年第6期。
“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的人类学解读——从国家的遗产到遗产的文明”(与赵萱合作),《世界民族》2017年第6期。
“近代中国视野中的乌兹别克斯坦:背景、认知与演变——以清末民国时期的国内报刊记述为例”(与袁剑合作),《南京政治学院学报》2017年第4期。
“评尼罗·格林(编)《中亚历史中的旅行书写》”,《全球史评论》2016年第2期。
“群体认同的历史与想象——兼读刘正爱《孰言吾非满族:一项历史人类学研究》”,《中国图书评论》2016年第3期。
“2015年的中国边疆研究:契机、传承与创新”(与袁剑合作),《中国图书评论》2016年第1期。
3. 其他成果
《当前中亚地区反华叙事盛行,我应密切关注积极应对》(第一作者),公安部采纳,2023年5月
《土耳其大选“维吾尔因素”的分析研判和对策建议》(第一作者),公安部采纳,2023年5月
《我应密切关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有关“联合国新疆人权评估报告”的舆情》(第一作者),公安部采纳,2022年12月.
《我应跟踪关注和全面防范乌鲁木齐火灾引发的重大舆情事件》(第二作者),获中央政治局委员、统战部部长肯定性批示,2022年12月.(同时获《民族研究内参》采用)
“墨西哥—美国边界:边疆人类学的诞生”(罗伯特·R·阿瓦拉兹 著,与袁剑合作翻译),《华西边疆评论》,2019年。
“全球边疆:美国对外关系中的比较史与边疆研究路径”(内森·J·西蒂诺 著,与袁剑合作翻译),《民族学刊》2019年第2期。
“法国‘自然边疆’观的起源”(诺曼·J·G·彭斯 著,与袁剑合作翻译),《中国边疆学》2018年第2期。
“美国对‘边疆’一词的使用:从殖民时代到弗雷德里克·杰克逊·特纳时代”(约翰·T·朱里塞克 著,与袁剑合作翻译),《华西边疆评论》,2018年。
“‘俄国’观念及其与中国边疆地区的关系”(卡罗琳·汉弗莱 著,与袁剑合作翻译),《中国边疆学》2017年第1期。
“边疆人类学概述”(黑斯廷斯·唐南 著,与袁剑合作翻译),《民族学刊》2018年第1期。
“仪式、记忆与布里亚特离散群体的家乡观念”(萨亚娜·纳睦萨拉耶娃 著,与袁剑合作翻译),《中国边疆学》2017年第2期。
“丝绸之路还是草原之路?——世界史中的丝绸之路”(大卫·克里斯蒂安 著,刘玺鸿 译),《西北民族论丛》2016年第2期。
“重新发现中亚.北方民族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”(塞诺 著,与袁剑合作翻译),2016年第6期。